2010年7月15日 星期四

後青春期的心事

這陣子 ~ 心情過得很紛擾 ~~

新工作在等待我 ~ 進入半興奮狀態 ~
但被不捨的感覺感染了個人 ~ 我真的很愛我的學生們 ~
即使他們多愛惹我生氣!即使他們多麼的無知、不懂事。。。
我還是很愛他們!

這就是我當了學校社工七年的原因。。感覺仍是這麼的真實!

書上說 ~ 三十歲的人生就是後青春期 ~ 這是一個適合轉工的年齡,因為經驗讓你變得更成熟 ~
能作出更合適的選擇 ~ 然而我卻混入任性與理性的極力糾纏中。。。

步入後青春期 ~ 所謂的成長 ~ 還能擁有資格任性嗎?
我仍能豁達的去花費時間 ~ 闖衝所謂的夢想嗎?
我可以脫掉糾纏不清的包袱 ~ 卸下肩膀的重擔去飛翔嗎 ~

儘管是萬般的不可能 ~ 我仍在努力的支持住。。
然而站穩陣腳後卻又是另一片天空 ~

剩下來,我卻搞不懂 ~ 我在為著什麼活著?

生存之下 ~ 我在吃飯喝水
生活之上 ~ 我在享受物質 ~

怎麼只剩下一點愁緒??

Ah...Look at all the lonely people...
Where do they all come from?
All the lonely people...
Where do they all belong?

2010年7月5日 星期一

與工作同步

趕了一年 ~ 還是很趕 ~ 一直追不上進度的感覺很難過!不如換個角度讓自己抖抖氣 ~


有時我真的很懷疑 ~ 一天八小時三十分的工作時間 ~ 在忙個什麼?
不夠不夠 ~ 加多兩小時 ~ 結果 ︰還是很忙。 我漸漸領悟到 ~ 忙碌是永無些境的。

要 「HEA」 ~ 原來也需要一定的勇氣 ~ 你先要練到十級厚面皮 ,有時還要耍無賴的說 「啊!我己完成了 ~ XX 還沒交給你嗎?」 「啊!我已SEND 了給你啦 ~ 怎麼還沒收到?機器真不可靠!」「我好唔舒服 <咳咳>我真擔心工作未做完,但我個頭又好熱 ~ 發緊燒添。。」

話說完了 ~ 不是還要做嗎? 拖拖拉拉的 ~ 工作還是甩不開呢
所以我從來不選擇這種方式去處理工作

最近看過一本書,作者說要投入工作必須學會與工作談戀愛! 你要學會愛上它 ~ 去體會它的高潮起伏 ~ 工作遇到低潮時 ,你必需與它同舟共濟。 你也不必處處考慮回報 ~ 除非你是純綷「釣金龜」~

我不是工作狂 ~ 原因很簡單 ~ 因為我工作的產品是人~ 它不是一件商品 ~ 他的生命每分每秒都延續著 ~ 你要是錯過了那個機會 ~ 就欠缺了當中的回憶片段
只要事事將他們放在心中 ~ 你就明白當初為什麼你選擇當社工作為終身的職業

當社工 ~ 是很苦 ~ 但也夠精彩的

2010年7月3日 星期六

新女性時代的神女

一口氣看了四套「神女生涯原是夢」阮玲玉主演的電影。 幾年看過她主演的「小玩意」(1933, 孫瑜),早已迷上這位極具氣質的三十年代無聲電影代言人。 她的一頻一笑,抓住了影迷們的感 動,心跳隨電影奏樂起伏不定,融入了紫醉金迷的三十年代上海世界。

分享一下四套電影的見聞

1。神女 (1934) ﹣ 原來神女裡的角色,與阮玲玉的現實經歷不謀而合。 (她同樣要應付前夫的經濟壓力和記者的胡鬧渲染)為了兒子有更好的生活,晚上去當妓女,還要被流氓搶劫欺負。 白天卻化身為愛家慈母,對兒子照顧入微。 然而上天沒有好好眷顧這位努力付出、默默耕耘的女子,最後因保護自己的財產而誤殺流氓,還被送進牢中。 無奈的劇情不因時代而改變過。 我們這世代,也常常在計較付出與回報。 當得不到合理回報時,我們會埋怨社會的萬般不合理。 曾經什麼時候,我們重視過自己的付出多於對方的回報? 被別人指責、看低時,我們會重視自己的堅持多於找方法反擊對方嗎?

神女確實是不易當 ~


2。新女性 (1934) ﹣ 「我要活啊!我要活啊!我要活啊!」這經典的結局,也許是一個人生命走到盡頭時,給予的一個希望。 至今我仍會認為中國女性的社會地位,仍不能與男性相提並論。阮玲玉飾演的韋明,是新女性的代言人。她不甘受制於傳統束縛,努力尋找機會出版自己的作品。 人情冷暖,見高拜見低踩不是物質社會才具有的文化,以致這位才女最終要吃毒藥自殺的下場。 現實中的阮玲玉同樣地,被愛人、小報同時打壓,也選擇走上這條不歸的人生結局。

「人言可畏」是很具殺傷力的武器,職場大部份時間不是處理工作,精神智慧都花在人事關係上。 你會「做人」工作際遇自然暢通無阻 ~ 電影中的寫照 ,也正是現實生活的一部份。 自己同樣地也對別人的一言一語很敏感 ~ 我不是「羅苦黎辛」 ~ 內向性格的人大概會明白我的感受。


3。「再會吧!上海」 (1934) ﹣ 男性在這電影中仍是扮演魔鬼角色,改寫了阮的一生。 劇情沒有太深印象。 最深刻的還是女主角不甘屈服、不被制抓的那份戰鬥精神。 三十年代的中國還是戰亂的年代,也許是紛亂造成了男性的不安情緒,並以欺負女性的方式宣洩內心的恐懼。幾套電影都給予了我這樣的感覺



4。「國風」(1935) ﹣ 劇情很熟悉,相信我之前看過了。 道德淪亡,提醒國人要離開風花雪月的生活,整理自己,協助國家對抗外敵。 這年代,有誰還會重視「道德」兩字,大都是問責時候用的「漂亮」供詞。 當大家平起平坐,沒分你上我下,重視自我表現方式的社會文化,「自己」大過天,道德傳統都放於較低的位置。 我放別人的私隱上網? 沒問題 ~ 因為對方自找理因給我拍。 我不想讀書?沒問題,因為老師好廢,浪費時間。 這些「偉大」的藉口,都是過去幾年一直在年輕人身上聽到的。 律己的意識,已被自我風格的表現掩蓋了, 還說什麼道德,他們怎會聽得進去?

與其說道德淪亡 ~ 倒不如說「自我」意識年代正式降臨。


怒騷發過了 ~ 還是最記掛阮玲玉的演出 ~ 那感性的眼神表露了她盡在不言中的心事 ~

你仍是我很愛的演員! 向你致敬!